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危如累卵的大明-《统计大明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黄得功和杨嗣昌也没有什么不满,按照大明的规矩,他们回去之后就要解甲归田了,而李信不出意外的话就是下一任军部总参了。

    无论是为了培养后辈,还是为大明荐才的角度,李信都令两人满意。

    大明这边虽然没有狂妄到一汉当五胡,但是从这几个月的战争来看,正面战场奥斯曼还从来没有赢过。

    更何况李信制定的是防守反击,以攻城略地为辅,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的战略目标。

    反正这后面占领的土地大明都不打算要了,所以占领多少没有啥意义。

    复兴十四年六月,对于大明来说战争已经五个半月了,战场上已经很久没有大胜的消息传来了,有些百姓都忽略了战争的存在。

    今年的日子比去年难过了一些,虽然工钱上涨了一点,但是物价也上涨了,尤其是物资供应量上面今年也没有去年充足,一些物资还出现了紧缺的现象。

    虽然因为朝廷的调节,物资很快就供应了上来,但是大明工业生产明显是受到了战争的巨大影响。

    大明还一直执行着非公民不得参与重要的工业生产的制度,所以即使海外劳工增多,但是对于工业品的制造并没有多大促进。

    民间感觉还不明显,工业生产环节上,今年的蒸汽机购买明显比往年困难,大量的钢材被用于铁路和轮船的制造,使得明年铁价也上升了百分之三十。

    大量征用民船导致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大涨,工厂不涨价就没有利润,这一涨价就是全行业的涨价。

    朱慈烺也考虑过成立一个什么物价管理机构限制乱涨价的行为,但是大明还真的没有这方面的经验,朱慈烺也怕这种逆市场的管理导致大明的生产畸形发展。

    如果原材料和运输成本以及人工成本都上涨了,偏偏国家规定物价不能涨,那工厂能怎么办?要么因为利润微薄倒闭,要么就以次充好。

    所以大明这边只限制物价暴涨,对于市场上低幅度的涨价行为一般不会过问,这物价一天涨一点,日积月累也是不小的幅度。

    内阁连续两次的发行债券,抽取了市场的流动资金,尤其是一部分商会商行,流动资金被占用,生产扩张行为就减少了。

    本质上来说,这种债券不过是把皇明商号的资产倒卖给内阁,然后内阁找商会借钱。

    整个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生产,新的利润,而拿到的钱又被用于战争消耗掉,完全就是一种消耗社会财富的行为。

    怪不得两次世界大战都统计多少万亿的损失,确实这种行为完完全全的就是一种消耗。

    好在大明底子厚,关内地区粮食生产稳定,粮价也一直稳定,其余的东西稍微涨价对于百姓来说还能接收。

    对于大明百姓来说,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东西,一种是吃的东西,一种是吃的以外的东西。

    只要能吃饱饭,关内地区还是非常稳定的。

    不过关外地区,粮价就不那么稳定了,各地动乱又扰乱了经济,阻断了交通,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关内地区雪上加霜。

    尤其是一些发生在灾害地区的叛乱,直接导致大明救援困难,而不及时的救助又导致新的叛乱发生。

    大明无力内外兼顾,只能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对奥斯曼战场上,关外地区以维持稳定为主。

    原本以为这已经是最坏情况,谁知道倭六国本岛那边也发生了暴乱。

    虽然禁卫第三师在那边驻扎,但是这些乱民全都聚集在山林,或者攻占村寨和小城镇,根本不去触碰禁卫第三师驻扎的城市。

    而且一旦禁卫第三师前去围剿,这些人立刻一哄而散,换个地方继续闹事。

    倭六国因为大量的本土兵力被抽调一时难以完成剿匪,这让大明陷入了新的被动,这动乱都快波及的家门口了!

    纷乱的形势下,朱慈烺顶着压力等着前线的最后一战的最新消息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