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你不是在学俄语吗?我想听《喀秋莎》。”云乔道。 席兰廷:“……” 云乔觉得这件事挺有意思的,便给了老板一千块,让他的歌手歇歇,吉他借给席兰廷,席兰廷去唱歌。 席兰廷前几天在学习吉他,用他的话说,“怪不得街头乞讨用此乐器,的确是个人都会弹。” 又问云乔和云佳,“你们俩会弹哪一支曲子?” 云乔:“……” 云佳低声问云乔:“……妈,咱俩加起来能打得过他吗?” 云乔:“他说‘是个人都会弹’,咱俩并不是人。” 云乔顿时释然,理直气壮告诉席兰廷:“我们俩不会弹吉他。” 席兰廷便觉得云佳不上进,还带累了云乔。 此刻,云乔一定要他唱《喀秋莎》,他没办法,只得去了。 学习一种语言,肯定要听它的歌,尤其是那些耳熟能详的。 《喀秋莎》是听熟了的,俄语的词也会念,席兰廷随意波动了吉他,边弹边唱。 酒吧的客人,逐渐被他吸引,甚至有人拿出了手机录像。 云乔没阻止。 他们在人世间生活,若无必要,就活得坦然而自在。不合理的时候,让人族自己去描补,反正他们擅长脑补。 席兰廷慢悠悠唱着。 “这什么歌?好好听,有点耳熟却又没听过。” “什么语种的歌?俄语吗?” 酒吧里的红男绿女,对俄语都不太熟悉;而席兰廷把《喀秋莎》原有的旋律,变成了和弦,歌曲顿时缠绵悱恻。 他用了升a调,让这首歌莫名有了点淡淡伤感。 旋律和意境的改编,别说在场其他人,就是云乔都需要半晌才知道这是《喀秋莎》。 她简直无言以对。 好事者把这段视频发到了网上,不少网友围观。 大家也是后知后觉发现这是改编的《喀秋莎》,便都哄闹了起来。 后续是短视频网站有人重新改编了下这个旋律,几乎照抄席兰廷的和弦,只是歌词换成了中文,稍作改编,就成了一时很热门的bgm。 云乔没有再管。 第(3/3)页